2007年4月16日星期一

上帝是個宇航員


當飄飄欲仙的高潮遲遲不來的時候,便是時候準備迎接一下突如其來的墜落。God Is An Astronaut這班愛爾蘭佬在《All Is Violent,All Is Bright》的時期已經向我證實原來dark wave也可以玩得那麼流行,那麼后搖滾的。他們甚少給人足夠的心理準備,也許那麼冗長的沉寂連樂手自己也忍受不了——尤其是《Far From Refugee》,也就是今年重量級的新磚,讓人感受到一種由衷的失落。是不是抒情已經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了?難道這個時代的步伐真的快到連必要的鋪墊都可以省略,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單刀直入。無論讀者,聽眾還是聽眾,都不再樂于糾纏于暴風雨來臨前夕的暗涌,他們要看到、聽到的就是暴風雨最肆虐的時分。看書要看精簡版的,看電影也巴不得一下子快進到呼天搶地的高潮,那些除卻高潮的片斷對人們來說跟前言沒有甚麼分別,是可以忽略的。Explosions In The Sky的新磚就是一場海嘯,昔日“Your Hand In Mine"的簡單溫暖被驚濤駭浪所代替。Giardini Di Miro沒有了《Rise And Fall Of Academic Drifting》中讓人心潮起伏的美妙的等待,變得咄咄逼人。而Mogwai,傷感的寧靜似乎在《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》那里便中斷了,幸好有Zidane的致敬專輯及時地彌補這一段空缺。God Is An Astronaut真正的睿智,氣度,技術與從容,也僅僅是《All Is Violent All Is Bright》當中幾個樂章的分量。剩下的呢?是甚麼,相當流暢華麗的歌特式旋律,點到即止,仿佛遵循了某道公式的器樂編排,時間一到就結束,絕對不會出現GY!BE那樣死不斷氣的結局。但是,如此簡潔利落的樂章,卻只會讓人覺得空乏。有些真正美好的情懷隨著高潮的先聲奪人而不斷遞減。
想起《Come On Die Young》就會開始懷念有低潮的時候。那里仿佛有一個無限空廣的地下室,釀造各種各樣的往日情愫,是如此敏感、內斂。即使有噪音,但在我看來噪音所占據的地位遠遠比安靜要無足輕重,Mogwai所要做的事情不過是利用噪音來陪襯寂靜和黑暗,而非讓安靜來顯露噪音的鋒芒。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更加漫長的安靜與內省,而不是讓噪音成為主角。而如今一些樂隊的目的,卻是千方百計地籌備一場歡迎憤怒、狂暴情緒的典禮,讓它華麗,濃墨重彩,時間一到就執包袱走人。兩個字,煩躁。一如這個缺乏耐心的時代,即使能夠高潮迭起,也總是欠缺一些可以經受時間考驗的神韻。
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個人見解。

沒有留言: